紫外光老化试验箱作为模拟自然环境中紫外辐射对材料老化影响的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橡胶、电子等行业的耐候性检测。其通过紫外灯管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波段,结合冷凝、喷淋系统模拟潮湿环境,实现材料加速老化试验。设备长期处于高辐射、高湿度工况,若维护不当,易导致紫外灯管衰减、温湿度控制偏差、冷凝系统故障等问题,直接影响试验数据准确性。本文从核心部件维护、周期性保养、常见故障预防叁大维度,构建紫外光老化试验箱的系统化维护方案,为实验室操作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紫外灯管维护(每 200 小时 / 每月 1 次)
灯管清洁:停机并切断电源,待灯管冷却后(避免高温烫伤),用无水乙醇浸湿的软布轻轻擦拭灯管表面,去除灰尘、油污等杂质 —— 杂质附着会导致辐射强度衰减(实测表明,灯管表面积尘可使辐射强度下降 15% 以上),同时避免使用硬布或刮板,防止划伤灯管石英玻璃外壳。
寿命监控:记录每根灯管的启用时间,普通紫外灯管(如 UVA-340、UVB-313)额定寿命通常为 1600-2000 小时,当累计使用时间接近寿命上,需提前准备备用灯管;若发现灯管两端出现发黑、闪烁或辐射强度检测值低于初始值的 70%(通过紫外辐射计在灯管中心正下方 30cm 处测量),需立即更换同型号灯管,更换时确保灯管与灯座接触紧密,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灯管损坏。
位置校准:更换灯管后,使用直尺测量灯管与样品架的距离(通常为 50-70mm),确保多根灯管间距均匀(偏差≤2mm),若间距不一致,需调整灯座固定螺丝,防止因辐射不均导致样品老化程度差异。
滤光片与反光板维护(每 3 个月 1 次)
滤光片检查:取出设备内的紫外滤光片(若有),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划痕或老化发黄,滤光片破损会导致非目标波段辐射进入试验舱,干扰试验结果,需及时更换同规格滤光片;清洁时用压缩空气吹去表面灰尘,再用镜头纸蘸取无水乙醇轻轻擦拭,禁止用力摩擦。
反光板清洁:反光板(通常位于灯管上方,用于增强辐射均匀性)易积累灰尘,导致反光效率下降,需拆下反光板,用中性清洁剂(如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重新安装,确保反光板表面无污渍、无变形,安装时注意固定牢固,避免试验过程中松动。
加热与加湿系统维护(每 1 个月 1 次)
加热管清洁:断开电源,拆下加热管防护罩,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有水垢、杂质堆积,水垢会导致加热效率下降、局部过热烧毁加热管,可用柠檬酸溶液(5% 浓度)浸泡加热管 30 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安装;若加热管出现变形、涂层脱落,需更换同功率加热管(通常为 1-3kW)。
加湿罐维护:打开加湿罐排水阀,排空内部残留水,检查罐内是否有泥沙、水垢,若水垢严重,可加入除垢剂(如食品级柠檬酸)浸泡 2 小时后冲洗;更换加湿罐内的过滤网(若有),确保进水通畅;检查加湿罐水位传感器,用干布擦拭传感器探头,防止因水垢附着导致水位检测不准,若传感器故障,需更换同型号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校准:使用标准温湿度校准仪,在设备设定湿度(如 50% RH、80% RH)下对比传感器显示值,若偏差超过 ±3% RH,需通过设备控制面板的校准功能调整,或联系厂家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校准,确保湿度控制精度符合试验要求。
冷凝水循环系统维护(每 2 周 1 次)
冷凝水管路清洁:设备的冷凝水通常通过管路排出,需检查管路是否堵塞,可打开管路末端的排水阀,用清水冲洗管路,若堵塞严重,可用细铁丝疏通(注意避免划伤管路);检查管路接口是否泄漏,若有漏水,需更换密封胶垫或紧固接口螺丝,防止冷凝水泄漏损坏设备内部电路。
循环水泵维护(若为水循环冷凝):检查循环水泵运行状态,听水泵是否有异常噪音(如摩擦声、振动声),若噪音过大,可能是水泵轴承缺油,需拆下水泵,添加专用轴承润滑油(如 3# 锂基润滑脂);检查水泵进水口滤网,清除滤网上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水泵导致叶轮损坏。
控制面板与仪表维护(每 1 个月 1 次)
面板清洁:用干布擦拭控制面板表面,去除灰尘、油污,避免液体溅入面板内部,若面板按键失灵或显示异常,需检查按键是否卡滞,用酒精棉片擦拭按键触点,若仍故障,需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控制面板。
仪表校准:检查温度仪表、时间继电器等显示是否正常,用标准信号发生器模拟输入信号,校准仪表显示值,若偏差超过 ±0.5℃(温度)或 ±1 分钟(时间),需调整仪表内部参数,确保仪表精度。
电气线路与安全装置检查(每 3 个月 1 次)
线路紧固:打开设备电气柜,用螺丝刀逐一紧固电源线、控制线的接线端子,防止端子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发热烧毁;检查线路绝缘层是否有老化、破损,若发现破损,需用绝缘胶带包裹或更换线路,避免短路事故。
安全装置测试:测试设备的过温保护、过压保护、急停按钮等安全装置,设定温度超过过温保护值(通常为试验温度 + 10℃),观察设备是否能自动停机;按下急停按钮,确认设备立即断电,若安全装置失效,需及时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如温控器、接触器)。
试验舱清洁:试验结束后,清理舱内样品残留碎屑、污渍,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舱内壁(通常为不锈钢材质),再用清水擦净,晾干后关闭舱门,防止残留液体腐蚀舱体;检查舱内样品架是否变形、松动,若有问题,需调整或更换样品架。
门封条维护:用干布擦拭门封条表面,去除灰尘、水汽,检查门封条是否有裂纹、老化,若密封不严,可在门封条内侧粘贴一层薄海绵条辅助密封,严重时更换同型号门封条(需选择耐紫外、耐老化的硅胶材质);关闭舱门后,用一张 A4 纸插入门缝,若纸张无法轻松抽动,说明密封良好。
辐射强度全面校验:使用专业紫外辐射计,在试验舱内不同位置(如四角、中心)测量辐射强度,确保各点辐射强度偏差≤10%,若偏差过大,需检查灯管是否老化、反光板是否清洁,必要时更换灯管或调整反光板位置。
温湿度均匀度校验:将标准温湿度记录仪放置在试验舱内不同样品位置,设定试验温湿度(如 60℃、90% RH),运行 2 小时后读取记录数据,确保温湿度均匀度符合标准要求(温度偏差≤±2℃,湿度偏差≤±5% RH),若不符合,需调整加热管、加湿罐位置或清理风道。
排水系统检查:检查设备底部的排水总管,确保管路通畅,无堵塞、泄漏;清理排水过滤器(若有),防止杂质堆积导致排水不畅。
整机性能检测:联系厂家技术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对设备的紫外辐射波长、温湿度控制精度、冷凝效率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符合出厂标准;对老化的部件(如电线、密封圈、风机轴承)进行更换,避免因部件老化引发故障。
制冷系统维护(若设备带制冷功能):检查制冷系统管路是否有泄漏,用压力表测量制冷系统压力(常温下低压端压力应为 0.4-0.6MPa,R404A 制冷剂),若压力过低,需补充制冷剂;清洁冷凝器表面灰尘,确保散热良好,提高制冷效率。
误区 1:灯管未冷却直接清洁或更换
误区 2:用酸性 / 碱性清洁剂清洁舱体
误区 3:忽视冷凝水水质
误区 4:长期不校准辐射强度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浏览